Hi, 早上好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TEENS对话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频道首页  |  活动动态
总决赛 > 大学 > 正文
“流浪地球”会成为现实吗?总决赛选手畅谈未来观 | 大学组
作者:王杏薇    日期: 2019-03-24
3月24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经过前两天的激烈角逐,共有12位选手脱颖而出,会师总决赛。本次总决赛演讲主题为“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展望未来),那么在这群年轻人眼中,“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从“流浪地球”到“奇迹地球”

电影《流浪地球》是今年贺岁档当之无愧的爆款,影片中所展现的地球上寒冷萧瑟的场景,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地球未来的思考。来自厦门大学的袁嘉茵在演讲中表达了对环境现状的担忧,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厦门大学袁嘉茵

在《流浪地球》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团结起来,在全球建立起多个巨大的引擎,为一线生机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袁嘉茵也认为,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终将发挥团结的力量,应对眼前的危机。

“让每个国家都尊重并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的责任;让实质性合作成为现实,做出改变;让‘流浪地球’变成‘奇迹地球’,在宇宙中闪闪发光。”(Let every nation pay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to the shared destiny of mankind; let substantive collaboration happen and make a difference; let the “Wandering Earth” become the “Wondering Earth”, shining glamorously in the universe.) 演讲结尾,袁嘉茵的这番呼吁掷地有声,获得阵阵掌声。

让“方便”更方便

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范柳依将自己的一段童年往事向现场观众娓娓道来。

范柳依的童年是在故乡的一座小村庄中度过的。尽管童年有无数美好的回忆,但农村的厕所却成了她的童年噩梦。在她的记忆中,故乡的厕所卫生状况堪忧:脏乱昏暗、蚊虫滋生。而忍受这样的卫生条件,如今依然是不少老乡们的常态。


北京外国语大学范柳依

所以,在她所畅想的未来中,她希望男女老幼都能用上清洁干净的厕所,不再为“方便”发愁。而包括她身边人在内的一代代人现在都在为这样的未来而努力:祖父学习变废为宝的新技术,父亲投入农村沼气系统的建设,环境工程专业的朋友为极寒地区设计新型厕所……范柳依相信,在如今积极开展的“厕所革命”之下,未来大家都会过上安全、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孩子们对于老式厕所的恐惧,也终成过去。

用科技来决定生死?

谈及未来,科技与人性的碰撞常常是人们争议不下的主题。而来自外交学院的选手刘晓晓在今天的演讲一开头,便抛给现场观众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你驾驶的车辆失控,是继续按原路往前开撞向五人,还是当下左转撞向一名路人?


外交学院刘晓晓

这道题便是伦理学中经典的“电车问题”(Trolley Problem),但这样的两难问题,或许将来的高科技能够帮人们解决,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在刘晓晓设想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危急状况下,迅速计算出合理的应对方式。而司机只需坐在座位上,等待车辆做出反应即可。

但这样的未来,是人类想要的吗?在演讲中,刘晓晓也对表达了对未来这种情形的担忧。“当决定他人的生死和做一道数学题那样简单,对于那些做出牺牲的人们,我们是否还会心存内疚与同情?”(When determining the life and death of someone becomes as easy as doing a math exercise, would we ever again feel the guilt and compassion for those sacrificed?) 在她看来,无论未来如何进步,人性始终要高于科技,否则,人类便与机械化的蛮人无异。

三代人眼中的未来

和不少选手满是高科技脑洞的未来畅想不同,来自南开大学的选手王志怡演讲中的未来,似乎多了些许家的温情。她从家中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经历与理想切入,展现了中国不同年代生人的未来观。


南开大学王志怡现场演讲

演讲中,王志怡谈到,自己的外公生于动荡的战争年代,当时外公对未来最大的期许,便是生活和平安定。后来,外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过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好日子。而她的母亲虽然生于和平年代,但也经历了一段物资匮乏的时期,吃饭需要用粮票。母亲理想中的未来生活,想必便是随处可见能够买到各种商品的超市,而后来的改革开放,则实现了母亲的心愿。

如今,建设未来的接力棒便传到了幸福富足的王志怡这一代人手上。她对未来的畅想是:自己能成为英语文学教授,孩子们都有平等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她相信,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她理想中的未来,也终将会到来。

 主办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