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工作仍然参赛,他们的动力是什么?| 青年组
作者:桂茜 日期: 2019-03-24
今年是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青年英语演讲比赛举办的第二个年头。六位青年组选手进入到了总决赛环节,他们大多正在就读研究生,也有曾经进入过“21世纪杯”大学组决赛的往届选手。
为什么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仍然选择参加演讲比赛?为什么在获得优秀比赛成绩之后还是想要再次站上舞台?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窦鸿钰在半决赛中从六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参加24日表演赛的青年组代表选手。
目前就读于数学系大四的她却对语言兴趣浓厚。她准备在研究生阶段跨专业主修口译,并且希望在未来成为一名专业的口译员。“这次比赛对我以后的学业、职业规划都很有帮助,”窦鸿钰说。
窦鸿钰曾经在2017年获得“21世纪杯”大学组演讲比赛一等奖。她对取得的成绩很满意,却认为自己的表现有遗憾之处:“我还记得当时的评委孙宁老师的话,选手们应该提高'在镁光灯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我再次参赛希望得到的收获。”
山东师范大学窦鸿钰
目前就读于中南大学口译专业研一的文宁是窦鸿钰在2017年的赛友,当时她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今年,两位好友再次同时参赛,也共同见证彼此的进步。
但文宁认为技术上的提高还不是最主要的,她最大的改变在于性格。“两年前我还是比较内向、自闭的,但演讲比赛要求你自信地展示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变得越来越乐观、阳光、积极,”文宁说。“看来参加演讲比赛还是很有用的。”
中南大学文宁
不同于窦鸿钰和文宁,来自中山大学研一的刘小伶是第一次参赛。“很可惜我在大学阶段没有了解到有这样一个专业的比赛,”她说,“不过现在参加也不算晚。”
“参赛就像一个检验自己的过程,经过这次我真的认识到了多读书的重要性,”文宁说到,“读书会让你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说,除了掌握语言工具,还应该用更多知识充实自己。”
中山大学刘小伶
| |
Loading ...
Loading ...
|